张邈(?-195年),字孟卓,东平寿张(今山东东平县)人。年轻时以侠义著称,常常帮助贫困人家,施舍救助,乐于助人,甚至为此倾尽家产。许多豪杰和壮士都投奔了他,而在曹操年少时,正与张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,两人可谓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。东汉末年,张邈出任陈留太守,参与讨伐董卓。汴水之战之后,他投靠了曹操。张邈与袁绍之间有着矛盾,袁绍曾命曹操杀掉张邈,但曹操始终没有照办,反而与张邈的关系更加亲密。
然而,到了兴平元年(194年),在曹操出征陶谦时,张邈与陈宫叛变,迎接吕布担任兖州牧。吕布被曹操击败后,张邈随吕布投奔刘备,最后全家被曹操杀害于雍丘。张邈在向袁术请求兵力的途中,最终被部下所杀。那么,张邈曾与曹操关系如此亲密,为什么最终背叛了曹操呢?
一
在我看来,张邈背叛曹操的原因,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。首先,张邈因得罪了袁绍,担心曹操终会承受袁绍的压力,从而迫不得已将自己交给袁绍。
中平六年(189年),董卓率军进入洛阳,废除汉少帝刘辩,改立刘协为汉献帝,篡夺了朝廷的大权。此时,曹操和张邈联手发兵讨伐董卓。汴水之战中,张邈派卫兹带领部队与曹操并肩作战,但遗憾的是,战役以失败告终,损失惨重。袁绍成为盟主后,常常显得傲慢自大,张邈多次直言批评他。袁绍曾命曹操杀掉张邈,曹操却始终未照办,还反过来责怪袁绍:“张邈是我们的朋友,无论如何都应该宽容他。如今天下动荡,不能自相残杀。”张邈得知后,感激涕零,对曹操的恩情更为深厚。
展开全文
然而,到了公元193年,吕布离开袁绍投奔张杨,经过张邈的驻地时,两人互相告别,并立下誓言。袁绍得知后怒不可遏,再次向曹操施压,要求杀掉张邈。张邈深知曹操最终难以抵挡袁绍的压力,恐怕也会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而牺牲自己,因此心中充满不安。这种不安全感,促使他最终做出了背叛曹操的决定。
二
深入探讨后可以发现,董卓死后,东汉末年形成了两个大势力阵营:一方面是以袁术、公孙瓒、陶谦、吕布、孙策等为代表的袁术阵营;另一方面是以袁绍和曹操为主的袁绍阵营。在曹操力量尚弱时,他曾依附于袁绍。张邈深知曹操与自己的情谊深厚,但也明白,在利益面前,曹操未必会一直站在自己这边。
随着曹操占据兖州,诛杀名士边让,这使得包括张邈在内的兖州士人感到不安。陈宫等人的劝说让张邈动摇,他决定迎接吕布入主兖州,向袁术阵营靠拢,以便与袁绍阵营抗衡。
另一方面,张邈曾是讨伐董卓的诸侯之一,但在曹操掌控兖州后,张邈成了曹操的下属。这种身份的变化,使得张邈心生不满。不甘心屈居他人之下,也是他背叛曹操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兴平元年(194年),曹操再次出征陶谦,趁机离开兖州。张邈的弟弟张超与曹操的部将陈宫、许汜、王楷等人共同商议背叛曹操。此时,陈宫劝说张邈:“如今四方英雄并起,天下局势风云变幻。您手握大片土地和众多兵力,处于四面楚歌的困境中,依然被制约于人手下,岂不是有损您的身份?兖州城内兵力空虚,而吕布是个优秀的将领,若暂且迎他来,共同占据兖州,待时而动,或许能够有一番作为。”陈宫的话直击张邈的心里,于是张邈决定听从他的建议。
三
最后,曹操东征陶谦时,将部分将士留守东郡,其中陈宫领兵防备吕布。曹操显然是有防备吕布的心思,但没想到的是,陈宫带领部队迎接吕布入驻兖州,并成功占领了濮阳,周边的县城纷纷投降吕布,只有鄄城、东阿和范县仍然忠于曹操。得知自己被背叛后,曹操急忙回师,与吕布在濮阳一带展开激战。两军对峙一百多天,未分出胜负。此后,吕布将兵力东移,驻扎山阳,曹操则重新收复了失地,并在巨野打败了吕布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